6月13日下午,古建州(闽北)民俗文化专家龚文斌,在图书馆做题为“建州铜镜和铜镜的传拓”的讲座。讲座前龚文斌向图书捐赠两幅拓片作品“文公先生像”和“紫阳书院”,徐俐华馆长参加捐赠仪式。文教学院周玲副院长主持,文教学院、财务处和艺术学院近百名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龚文斌首先介绍了建州镜的前世今生,对于建州(今福建建瓯)传统铸造业的工艺历史可追溯到隋唐。从隋代团花铭文镜、唐代海兽葡萄镜、唐代单龙镜、唐代鸾鸟绣脚葵花镜、唐代瑞兽鸾鸟镜和唐代鹦鹉衍绶镜,他结合PPT图片,将铜镜弦纹浮雕的寓意逐一讲解。宋代以后,建瓯经济进一步崛起,采冶业曾称雄全国。宋代全国四大钱监之一的“丰国监”,设于建瓯达一百五十年,铸镜业也进入兴盛时期。宋代建州附近地区所产铜镜都可划为建州镜范畴,如在铭文出现的邵武军、武阳(邵武旧称)、浦城、崇安、延平等地区铸造的铜镜。龚先生展示了五代建州四凤镜、北宋建州双凤方镜、“建州葛巷宅子店前黄小八铸”、黄家照子、建州吴道人照子、南宋精卫填海镜、“武阳姚十三造”等,形状有葵花形、方形、菱花形、圆形和亚字形、桃型等,可以说建州镜品类繁多、造型优美、制作精巧,演绎了先人对美丽的向往与追求,让大家领略了古人赋予这熠熠青铜的文明之美。
讲座的第二部分“铜镜的传拓”,龚先生以一方铜镜现场传拓为例,边演示边讲解,拓片分朱、墨两种拓法,朱色高贵、华美、喜庆,而墨色庄重、内敛、沉稳。传拓术为中华文化遗产的有序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古法传拓技艺的基础上,略作创新,短短几分钟,通过墨汁、拓包、刷子,一幅生动精美的拓片影像跃然纸上,赢得了听众们阵阵掌声。
此次讲座为师生们了解闽北地方文化,促进开展相关文化研究,提升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有着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