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开设中华文明通识课

发布者:中华文明武夷研究院发布时间:2024-09-27浏览次数:711

近日,必赢nn699net、中国人民大学等院校联合推出的“一课堂”——中华文明通识课开课本课程面向本科生旨在结合生动个案和文化考察通过导论的讲授方式引导本科生探讨中华文明的核心概念和思想脉络并结合当代社会的需求探索其在现代中国与当代世界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进程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事业

课程概述

本课程为我校选修课,占1个学分。课程以“两个结合”为根本遵循,涵盖中国经典文本的阅读、理解与阐释,深入剖析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及治理理念等。通过本课堂,学生将对中国传统思想与社会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也会有显著提升,为进一步研究阐发传播中华文明、进一步深学“两个结合”奠定基础。

课程旨在引导本科生掌握阅读经典的基本方法,培养自主学习与阅读的能力与意识。通过对中国传统思想的深入探讨,增进对中华文明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同时,课程将帮助学生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理解其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增强对传统文明与当下社会的了解,还将提升道德修养,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以应对当代社会的挑战并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课程安排


课程预告

授课时间:10月11日14:30-16:10

课程简介:坚定中华文明自信,是当代中国人的重要使命。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造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这些特性是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重要原因。疑古、释古、信古三种态度各有其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在坚定中华文明自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以释古为主导,兼顾疑古的合理成分,弘扬信古的中华文明标识与精髓,以科学的方法和开放的心态力做中华文明的发掘者、中华遗产的守护者、中华文明的传承者。

授课时间:10月18日14:30-16:10

课程简介:六经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与精神内核,其中,《周易》与《尚书》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两部经典。《周易》被称为“群经之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思想高度,深刻形塑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尚书》则蕴含着中华文化对政治理想的最高追求,决定性地影响了中华政治哲学的展开。对《周易》《尚书》的经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华文化的精神气质和历史演变。

授课时间:10月25日14:30-16:10

课程简介:“大分流”是经济史学、发展经济学等领域的核心难题,中国历史的经济发展问题一直是“大分流”争论的焦点。本次课程所涉及研究从数据与研究范式的重大改进入手,通过建立比较史数据库,深入研究人口职业结构对劳动力与长期发展的影响,客观分析中国与西方的发展差距,审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路径,揭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大分流”之间的历史内在联系。这一研究不仅夯实了“大分流”讨论的实证基础,还提出了颠覆传统观点的新见解,为深入探讨中国长期经济发展难题提供了有力思路。

授课时间:11月1日14:30-16:10

课程简介:朱子是南宋著名理学家,钱穆也认为朱子集后儒之大成,是孔子以后中国最伟大的学问家。他建立了一个以天理为本体的,囊括宇宙人生,无所不包的理学体系。这套理学体系深刻影响了宋代以后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不仅如此,朱子的理学还传播到古代朝鲜、日本,对这两个国家的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学习朱子的理学思想对于今天我们进行道德建设,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课程,将主要介绍其理气论,理一分殊思想,以及主敬涵养、格物致知的工夫论,并阐述其现代价值。

授课时间:11月15日14:30-16:10

课程简介:《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文字学专著,流传两千余年而影响愈发深远。《说文》遵循汉字形义统一的原则,运用形义互求的方法对小篆字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其中不仅揭示了许多汉语汉字的现象规律,还蕴含了古代丰富的思想文化,更为解读古代经典铺就了一条正途。《说文》作为文字学的千古经典,在当代仍焕发着蓬勃的生机。它是我们打开中华历史文化宝库的一把钥匙,在汉字汉语研究、原典阅读、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授课时间:11月29日14:30-16:10

课程简介:本次课程将介绍区域社会史研究的主要目标、核心议题,并说明地方志、石刻、族谱等地方文献的搜集方法。在此基础上,以方志所载进士题名、族谱所载先祖世系、事迹等个案切入,阐述地方文献的复杂形成过程、文本源流关系及其史料价值,提示史料解读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举例言之,根据《八闽通志》记载,北宋建州文化昌盛,举业甚是成功,进士人数位居全国前列,但相关记载与当地社会文化发展情况,未必存在直接因果联系。

授课时间:12月6日14:30-16:10

课程简介:杜甫《饮中八仙歌》与其说是写诗,不如说以诗代画,描绘了一幅长安中的“八仙图”。就在这寥寥数语中,杜甫把八个人的共性和个性,展现得栩栩如生。主讲人将从杜甫《饮中八仙歌》入手,带领听众领略开天盛世中“顶流天团”的风采,以及他们身上代表的盛世气象。

授课时间:12月13日14:30-16:10

课程简介: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具体实际”“结合”四个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贯通性;分析“第一个结合”与“第二个结合”的联系与区别,阐明提出“第二个结合”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立足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需要的契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精神的契合,分析“两个结合”对于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传承创新的重大意义。

 

课程提醒:

1、中华文明通识课共8次课程,期间不得缺课。

2、课程结束后,需要从8次课程中任选一个主题写一篇论文。

扫描二维码 即可报名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