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育:找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着力点
发布人:海峡学院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4-06-18   浏览次数:364

找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着力点

来源:光明日报

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意义重大。图为天津师范大学的大学生党员在平津战役纪念馆参观学习。刘东岳摄/光明图片
把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落到实处,要做到主渠道和广覆盖并重,做好社会实践等工作,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图为参与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大学生志愿者在出征仪式上宣誓。新华社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是新时代全党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高校是我们党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领导的核心任务。为此,高校应增强问题意识,找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着力点。

1、理解是什么和为什么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是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本质上是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意识形态旨在将“观念的科学”所得的知识应用于社会,并具有价值定位、行动导向、论证、凝聚、动员、教化、维护、约束等功能。有国家就有政治,有政治就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和经济、社会生活一样,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作为一定社会形态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虽以观念形式存在,却并不虚空。马克思即指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历史和现实也都警示我们,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苏共搞指导思想多元化,最终亡党亡国就是一个惨痛教训。因此,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忽视思想的力量、不能忽视意识形态的作用,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

赢得青年就赢得未来。作为创造知识、传播文明、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总体向上向好,广大师生思想正面积极,舆论氛围和谐有序。但要看到,相对于形势的迫切要求,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重业务轻党建、重专业轻思政的倾向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程度存在。例如,有的同志片面把高校看成学术单位,对其政治属性、意识形态属性认识不足;有的同志对意识形态理论学习研究不够、对意识形态内涵认识不清,理论上不清醒必然难以形成实践的坚定性;有的同志认为意识形态敏感抽象,政治要求高,怕自己把握不好,于是敬而远之,不愿抓、不想抓。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根源在于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学习不够、领会不深。为此,高校党委要清醒认识当前我国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内外部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并以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教育为切入点,增强广大教职工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深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理念,树立抓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把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切实转变思想认识上的“轻”,克服担当作为上的“怕”。

2、解决抓什么和如何抓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加强,取得了突出成绩,但也要看到,面对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价值观念多元多样、传播格局和舆论生态深刻变化等新形势新挑战,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在内容供给、理论支撑、手段改进、方式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理论储备少、内容供给缺、手段方式弱、斗争态度软等问题亟待解决。

在内容把握上,要把“两个巩固”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持续推进理论创新,做大做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特别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通过持续加强理论、舆论工作,实现“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的化学反应。

在方式方法上,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仍然存在话语标语化、内容程式化等问题,导致说服力、感召力不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在知识认同转化为政治认同的环节上下功夫,从过去的说教式、传达式手段中转变过来,改空洞说教、硬性灌输为平等对话、软性渗透,双向交流、真诚沟通。特别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注重语言的亲和力贴近性,强化方法的吸引力生动性,真正使意识形态工作接地气、入人心。

在工作布局上,要注重主渠道和广覆盖并重。注重理论创新、教育引导、课堂讲授等主渠道,抓好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管理等工作,保证广覆盖、深嵌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内容,又是主要渠道,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推进教改创新,使之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重要课程。在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通过隐性教育,让大家主动参与、喜欢参与,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3、落实谁来抓和抓哪里

压紧压实责任制。以责任制落实为纲,进一步明确分工,把责任扛在肩上,牢记各级党组织对本单位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按照“党政同责”原则,各级行政负责人负重要责任;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其他班子成员抓好分管领域的意识形态工作,对职责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要清醒看到意识形态工作的全局性系统性渗透性,坚持全党动手,构建大宣传格局,不断提升各单位各领域各环节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形成各领域、各单位、校院支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生动局面。既要发挥宣传部门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牵头抓总作用,又要发挥学工、教师、院系、支部的主体作用,把责任落细落实到基层,落到每个支部每个党员身上,不断织密责任落实和风险防控的安全网。要着眼长效,重在抓长、常抓,不断完善教育培训、分析研判、研究报告、考核督查、责任追究等工作机制。

巩固阵地建设。人在哪里,阵地就在哪里,工作重点就在哪里。针对高校知识分子密集、思想文化活跃的特点,要抓早抓小抓准,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在无人不网、无时不网、无处不网的信息时代,要守好主阵地,建强主战场,把网络作为意识形态阵地的重中之重。密切关注新媒体新动向新趋势,善于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借力各类媒体平台、渠道和载体,做强线上正面宣传,键对键开展网络思政,建设完善管用的舆论引导网。推进校园传统媒体与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的融合发展,通过经典影视、微电影、微视频、微宣讲、社会实践等师生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做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网络信息工作,利用大数据分析建立信息沟通协同机制、舆情监控预测机制、风险研判预案机制,进一步健全网络舆情综合防控体系,切实提高网络舆情引导应对能力,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

打造人才队伍。分类指导、适度倾斜,配齐建强思政党务工作队伍。针对宣传战线任务重、要求高、压力大的特点,加快解决宣传队伍配备建设问题。要配齐一线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在选留、待遇、晋升、培训等方面加大力度,培养一批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态度明确、政治能力突出的高素质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和中坚力量,鼓励和支持他们站到意识形态工作前沿,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话语为师生答疑解惑,做好教育引导,真正守好高校思想文化阵地。

(作者: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执笔:蓝晓霞)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