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三茶统筹”,助力闽北乡村振兴
——必赢nn699net茶与食品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总结报告
一、项目简介
必赢nn699net茶与食品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依托必赢nn699net茶学系建立,现有教工党员17人。自2021年3月以来,支部在学院党委的指导和支持下积极开展立项活动,紧密围绕地方茶产业发展需求,发挥平台和人才资源优势,不断加强党支部建设,积极践行“三茶统筹”理念,在助力乡村振兴实践中不断提升党支部服务地方茶产业发展能力。
二、“立项活动”背景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到福建武夷山考察时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茶产业作为南平地区主导产业,在当前发展中依然存在着产业集中度低、经营主体多、加工水平不高、文化附加值低等方面的问题,有效破解这些问题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的关键所在。
针对南平地区茶产业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茶与食品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依托人才和科技等资源优势,注重茶文化建设推广,促进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推动茶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指导“茶小科”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推广燕子窠生态茶园模式,践行“三茶统筹”理念,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提升党支部服务地方茶产业发展能力。
三、“立项活动”做法
支部以习近平总书记“三茶融合”讲话精神为指导,组建三支服务“三茶”党员先锋队,针对武夷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开展文化梳理、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人员培训等活动,在服务茶产业发展过程中提升党员和支部服务地方能力。
(一)党建+茶文化——注重文化挖掘,推动文化赋魂茶产业
成立“武夷茶文化服务党员先锋队”,由叶国盛、郑慕容等牵头,开展地方茶文化梳理、茶文化教材、科普读物编纂等。
1.发挥专业优势,助力武夷山茶企打造优势品牌。为了帮助当地茶企更好地把握茶产品命名方式,打造更多更好地茶叶品牌,支部安排从事茶文化研究的党员深入茶企和市场开展调研,系统梳理了武夷茶产品文化特征及其作用,对当前武夷岩茶产品命名提出了建议;组建科研团队,以隆合茶书院和福建方志隆合书院为载体,依托茶博馆、民宿、学茶中心、茶叶数据库、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教学体验设施,结合白茶生态基地建设,打造白茶游学新生态,有力提升了武夷山当地茶叶品牌文化的推广建设。
2.开展茶产业政策研究,为地方政府和茶企提供政策咨询服务。支部挂点领导、南平市资深茶叶病虫害研究专家洪永聪同志组建茶产业政策研究团队,积极为政府决策推动当地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在北京、厦门、深圳、广州、湖南、湖北、福州等国际与国家级大型论坛上,提出了当前茶行业的使命与责任担当;提出了构建“闽茶”经济圈,打造世界级茶叶品牌;提出了“一带一路”国家茶叶合作共赢;提出了三茶融合发展;提出了在福州建立世界茶港以及创新性提出了闽茶国际科技、文化、艺术之都的建设规划等等指导性意见,为茶以及相关产业经济发展做了重要贡献。
3.开发教材及科普读物,助力提升地方茶文化推广。针对武夷山当地茶产业文化附加值低、推广宣传形式较为陈旧单一等问题,支部成员根据研究专长和兴趣,结合武夷山当地茶叶发展历史和现状,先后出版了《茶文化旅游》《茶叶生物技术》《茶业生态环境学》《茶录导读》《乌龙茶种质资源创新与应用研究》《武夷茶文献选辑》《中国古代茶文学作品选读》等7本应用型教材;同时,完成《武夷茶种》《武夷茶路》《武夷红茶》《武夷岩茶》等4本科普类专著,有力提升了当地茶文化的宣传推广成效。
成立“武夷茶科技服务党员先锋队”,由叶江华、王飞权等牵头,开展茶科技攻坚,帮助解决地方茶产业发展瓶颈问题。
1.致力科技攻坚,帮助解决地方茶产业发展瓶颈。针对传统乌龙茶摇青机存在的投青量过多带来的摇青不匀、走水不畅、摩擦不充分、发酵较难控制等弊端,支部书记叶江华同志带头组建科研攻坚团队,研制出球罐型360°茶叶摇青机,显著提升了乌龙茶产品品质。该设备在武夷山市顺芳茶叶有限公司、武夷山市和祥茶业有限公司、武夷山市丹苑茶业有限公司、武夷山市闽派茶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成功转化应用,新增产值750多万元。
2.深入开展茶叶配套工艺研究,有效提升地方茶企产品品质和效益。为了帮助武夷山当地茶企提升茶叶品质,优化茶叶加工环节和效益,支部选派有技术专长的党员深入茶企开展调研,了解企业需求,先后对毛蟹、矮脚乌龙、丹桂、九龙袍、0331-F、0314-C、0325-A等60余份引入武夷山的新品种和品系进行了茶类适制性研究和鉴定,探明了各品种和品系的适制茶类,并总结提出各品种加工优质茶叶的配套工艺。相关工艺技术在武夷山齐唯茶业有限公司、武夷山市岩上茶业有限公司、福建省隆合茶业有限公司等推广应用,有效促进了企业茶叶产品品质和效益的提高。
3.创新武夷岩茶工艺和产品,帮助地方茶企拓展消费市场。针对消费市场对高品质武夷岩茶的需求,支部组建科研团队开展了武夷岩茶陈茶、肉桂、水仙、名丛等典型产品工艺和产品品质提升研究,先后开发出“叠变”、升华(肉桂)、得趣(肉桂)、和为桂(肉桂)、祥天下(水仙)、瓜子金(名丛)等新产品6款。创新工艺技术在武夷山市岩上茶业有限公司、武夷山市和祥茶业有限公司推广应用,新产品受到消费者的欢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三)党建+茶产业——注重产业服务,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成立“武夷茶产业服务党员先锋队”由叶江华、侯大为等牵头,开展茶产业服务,推动燕子窠生态茶园服务模式与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建设等。
1.借力“武夷岩茶绿色创新中心”,打造茶产业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借力必赢nn699net与福建农林大学联合共建的“武夷岩茶绿色创新中心”。在中心首席科学家廖红教授的带领下,支部老师带领研究生积极参与开展生态茶园标准建设、茶园间套种绿植、特异茶树种质资源和基因筛选、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保护机制建立、核心叶绿体SNP分子标记开发、茶机械等多个方面科学研究,助力打造武夷茶学院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高服务地产茶产业的能力。
2.基于“三茶”融合,推动燕子窠生态茶园志愿者服务队建设。支部以党建带领团建,先后提供1000多人次志愿者,为到访燕子窠生态茶园的人员提供讲解和宣传服务,发放“燕子窠生态茶园模式技术手册”10000余份,极大推广生态茶园理念,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和“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的“三茶”融合理论,取得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指导学生成立“茶小科”科技服务队伍。支部指导学生成立“茶小科”工作站,组建科技服务队伍,团队成员作为科技特派员的助手开展服务,推动科技赋能茶产业发展,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帮助解决农民在茶叶种植、加工等方面的问题。通过收集需求,点对点制定帮扶方案,采取问题指导、实地回访、线上解答、线下合作等方式,延长科技特派员下沉时间和服务半径,精准帮扶茶农,助力闽北乡村振兴。
四、“立项活动”成效
本项目自开展以来,围绕服务地方茶产业发展问题,在茶文化、茶产业和茶科技方面主动作为、积极服务,有针对性的解决“三茶”统筹中存在的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武夷山当地的茶叶发展历史和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宣传推广,提升了茶叶产品文化附加值;持续推进燕子窠生态茶园模式,有效解决了地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技术、流程方面的问题;丰富了武夷山当地的茶叶品质和生产制作工艺等,打造了多个品质高、效益好的茶叶品牌。
本项目自开展以来,获得了“学习强国”“今日中国”以及“中国青年网”等多方媒体的广泛报道。支部党员共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项目4项、授权专利10项、出版著作11部、开展技术咨询和服务20次,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支部人才队伍建设水平跃上新台阶。
五、佐证材料
(一)支部党员项目及获奖证书
1.支部党员项目:
2.教改项目(2019-2021):
3.获奖证书:
福建省教学成果奖获奖证书
2019年度中国轻工业优秀教材获奖证书
4.论文(部分):
论文1
论文2
论文3
论文4
论文5
论文6
论文7
论文8
论文9
5.专利与产品:
专利1(发明专利)
专利2(实用新型专利)
作品登记证书1
作品登记证书2
产学研系列产品
(二)支部党员带领学生学科竞赛获奖证书
技能类大赛 学生获奖证书
创新创业类大赛 学生获奖证书
(三)支部党员编撰的应用型教材
(四)支部党员讲座
(五)媒体报道
主办单位:中共必赢nn699net委员会组织部 办公地址:瑞樟1-402
联系电话:0599-5137602 传 真:0599-5136010 邮 箱:wyxyzzb010@126.com 邮编:35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