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
(招生咨询电话:0599-5136976)
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已形成以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资源利用为特色,区域特色鲜明、服务地方能力强的一流应用型学院。学院设有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生物工程、环境生态工程等5个系。现有教师83人,其中高级职称4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0人。聘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闽江学者”、“省级教学名师”等省部级称号17人,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基金支持计划7人,硕士生导师20人。此外,还长期聘请36名企事业单位高级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
学院一贯注重科研平台和创新团队建设。拥有福建省生态茶园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福建省生态产业绿色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竹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竹生态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12个省、市特色科技创新平台;及福建省竹资源利用科技创新团队、福建省武夷山脉特色中药材资源科技创新团队等2个科技创新团队。学院强化内涵建设,加快学科团队建设。先后建立福建省高校化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福建省绿色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福建省环境生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级教学示范中心;及福建省化学基础实验实践教学团队、福建省生物资源利用专业群共享课教学团队等特色教学团队。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三个本科专业,为福建省一流本科专业。
学院深入开展应用型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校政行企”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组建生物产业学院联盟,搭建校企双主体育人载体,福建省资源与环境一流应用型学科、教育部1+X证书试点专业(环境工程)、福建省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福建省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环境工程、福建省应用型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等一批特色应用型学科专业获批。同时,积极构建“理实一体、工学结合”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 3 大类、82 个教学资源的案例库,实现与行业企业无缝衔接;化工原理、化工设计、实验室废水综合处理虚拟仿真教学课程、合成樟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等省级一流课程获批。“产教融合、校企同频,应用型化工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与实践”和“基于‘四融合’环境生态类专业人才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分别获得福建省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
学院针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需求,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近三年,学院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 51 项;承担南平市资源产业科技创新联合资助项目19项;横向服务地方项目21项,社会服务项目 30 项,形成 20 份咨询报告和建议指南,各类科研经费40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14篇,SCI/EI收录论文百余篇;授权专利81项,其中发明专利49项,实用新型29项,参与获得国家发明创业成果二等奖1项,参与颁布标准3项。
学院聚焦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注重校地联培相融合人才培养。校企联合开办《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氟新材料工程》辅修专业。积极推进学生第二课程和科技竞赛。近三年,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5项,其中国家级15项。学生参加各类“双创竞赛”人数占72%;获全国化工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等国家级大赛奖励19项,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45项,获奖人数与200人次。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级铜奖1项,省赛金奖1项、铜奖6项。学院建立毕业生就业导师制,与17家大型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战略联盟,切实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近五年,考取硕士研究生 184 人,服务基层人数 23 人,专业就业相关度为 80%,毕业生教学满意度达 96%以上,平均就业落实率 97%。
“河小禹”专项志愿者实践队护河行动
参加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参与教师科研工作